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首页  招生就业  就业指导 返回上一页

毕业生就业流程

来源:管理学院 浏览量:11 发布时间:2025-03-11

离校时已经落实工作单位

1、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2、跟进社会保险缴纳情况

3、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户口迁移、党团组织关系等转接手续

4、查询档案转递去向

离校时还未落实工作单位

1、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

在学校保留两年;②转入原户籍地

2、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

3、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

就业协议书档案组织关系转移户口

什么是三方协议?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简称“就业协议书”或者“三方协议”),由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签订,是明确三方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对签约的三方均具有约束力。有些高校的就业协议书签订分为纸质签约和网上签约,两者选一即可,同学们可关注学校发布的相关信息,了解就业协议书签约方式。

签三方时要注意什么?

1、明确违约金数额。通常公司在签约时会提出违约金的金额,毕业生要在协商中力争将违约金降到最低,违约金一般不得高于损失的30%。违约金特别高的单位要慎签。

2、“备注”部分允许三方另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为防止用人单位的承诺无法落实,毕业生可以将工资、奖金、补贴、休假、住房、保险等协商好的福利待遇在备注栏中写清楚,不要留白。

3、正式签订三方协议时,一定要仔细和慎重,看清三方协议的每一则条款,注意用人单位名称,观察用人单位名称是否与印章名称一致,确保无误后再签订。

签三方的常见问题

1. 签三方后不想去怎么办?

毕业生一旦违约必须承担违约责任,在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并支付违约金后才可重新签约。毕业生违约时,必须办理完毕与原签约单位的解约手续,将解约材料提交学校,经学校审核通过后,方可重新申请新的协议书。

签订三方后一旦违约,除毕业生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外,还可能影响自身就业及学校声誉,需谨慎考虑。

2. 就业发生纠纷,怎么办?

可以向学校联系咨询,寻求帮助;向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提交给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和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用人单位违法违规情况,可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投诉。

三方协议虽不是劳动合同,但作为一种普通的民事合同,仍具有约定的法律效力,适用合同法。

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什么

为什么要签订劳动合同?

书面劳动合同记载了劳动者工作的岗位、工资标准、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以及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内容,有了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就有了保障,即使日后发生劳动争议,书面劳动合同也是证明劳动者身份和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文件。

劳动合同签订时间是什么时候?

劳动合同可以在员工正式入职前签订,也可以在入职后签,但最迟不能超过员工入职之日起1个月。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可以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等证件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其他证件包括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

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①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②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③劳动合同期限;④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⑥劳动报酬;⑦社会保险;⑧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⑨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除以上必备条款外,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试用期有哪些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如果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非全日制用工双方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如果劳动合同只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法》还明文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就业创业可以领取哪些补贴

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可以申领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一次性创业补贴

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具体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咨询办理。

社会保险补贴

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原件或复印件、灵活就业证明材料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单位银行账户或申请者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

创业担保贷款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合伙创业的,可根据符合贷款条件的合伙创业人数适当提高贷款额度。提交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时,除助学贷款、扶贫贷款、住房贷款、购车贷款、5万元以下小额消费贷款(含信用卡消费)以外,本人及其配偶应没有其他贷款。

职业培训补贴

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的,给予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参加培训的高校毕业生需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原件或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培训机构开具的税务发票(或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等材料,交由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高校毕业生需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原件或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具的税务发票(或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等材料,并交由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防范求职诈骗,保护自身权益

毕业生求职需警惕陷阱 做到“五防三要”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借此挖“坑”设陷, 利用“高薪低门槛”“付费内推”“付费实习”等手段诈骗钱财,损害毕业生就业权益,甚至误导﹑诱骗一些大学生从事传销、信息网络犯罪等活动。请同学们认真了解常见就业陷阱,做到“五防三要”……[详情]

在求职过程中,常见的10类诈骗手段

就业季找工作各种“花式骗局”,面对“套路”和“骗局”,毕业生们该如何防范?小编整理了10类常见的诈骗手段,一起来看……[详情]

入职前提前实习,劳动关系何时起算?

应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订毕业后入职的三方协议后,应届毕业生提前进入单位实习,应认定双方的劳动关系自实习之日起算,相应的劳动权益基准保护也应覆盖实习期间


来源: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