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黄晓野老师学术讲座成功开展
来源:管理学院 浏览量:279 发布时间:2024-05-20
2024年5月15日,工商管理专业黄晓野老师在管理学院会议室开展学术讲座,题为《Z世代的新质生产力特质与评价研究——基于“能力-意愿”的代际比较》,管理学院部分师生积极参与,取得了预期的学术效果。该选题具备一定的学术前沿性,已在北大核心期刊《工业技术经济》2024年第5期发表。
讲座从研究的总体逻辑展开,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主体,以要素和协作两种形式创造新质生产力。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构建以劳动为变量的生产力跨期模型,随后根据经济学、社会学相关理论和“三新”经济统计有关内容,构建劳动“能力-意愿”评价指标体系,并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结果中提取劳动相关指标数据,代入生产力跨期模型比较不同世代群体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通过“七普”数据、教育信息化发展实践和信息产业就业情况等证据给予证实。
在Z世代的定义上,将我国信息化社会建设起始点作为Z世代的出生时间。以1994/1995作为我国Z世代群体的出生起点,因为在实践上,1994年4月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而在理论上,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
研究发现,与其他世代劳动力相比,Z世代群体在新质生产力创造的能力维度呈现出代际比较优势,“七普”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调查数据均证明了这一结论。Z世代的出生和成长经历使其具有“数字原住民”的天然优势,数字经济时代这种优势更加显著。但是,第二,与其他世代劳动力相比,Z世代群体在新质生产力创造的意愿维度的代际比较优势并不明显。现有数据的不同指标,对Z世代群体参与新质生产力的意愿评价时表现出一些冲突的结果。Z世代群体相比较于其他世代群体而言,有更强烈的参与社会服务的意愿和技能,却有着更低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从社会认同角度分析,这意味着Z世代群体虽然有着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愿,但由于低信任度的存在,对于个体在集体中的身份认同会存在顾虑,从而影响其全身心投入生产活动的热情。Z世代群体属于新质生产力创造的新生力量和进入者,进入者和在位者正确的生产关系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具体而言,在位者应该给予进入者更多的入场机会和参与高水平生产力创造的机会,给予进入者更多的信任和宽容,并给予更加公平的薪酬待遇和宽广的晋升空间。提升这一群体为自己的报酬付出的活劳动比例。这可以有效提升Z世代群体的社会认同感,从而激发更高的参与热情并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水平。新质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结果,体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对人主体能力的更高要求,即人运用高质量人力资本、新型生产资料、新兴技术、新型生产和组织形式等新的生产要素创造新产品和新价值、形成新兴产业的能力。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Z世代是新质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创新力最强的人力资本。随着新技术和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Z世代进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结构将发生重要转变。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本红利将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
讲座后,聂英教授就指标选取、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问题与黄晓野老师进行了沟通和探讨,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图文来源:工商管理专业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