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校园”教师说|参加三亚学院“思想雨林”——学术研讨会心得
来源:管理学院 浏览量:18 发布时间:2025-02-24
为贯彻落实“三个校园”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芯位教育”教学平台实现学校数字化教育转型,同时检验新进教师培训工作成效,提高新进教师对高等教育新观念的认识水平,增强组织愿景认同,提高职业能力,2月21日,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新文科研究发展处共同主办的“‘思想雨林’——学术研讨会”在书山馆中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引起了广大参会教师的热烈反响,以下,是我院青年教师陈欣烨的参会心得:
参加2025年春季思想雨林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充满启发与成长的经历。活动丰富,节奏紧凑,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与三个校园组合主题展开。
(校长助理陈博主持会议)
上午,图书馆馆长王昌军的主题发言为整个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提及 AI 赋能时,王馆长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变革,如智能检索系统、个性化推荐服务等,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还满足了师生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而校史回顾环节,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学校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底蕴,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教育创新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启示。
(图书馆馆长王昌军发言)
随后以 “人工智能为抓手,落实三个校园建设,开创教育无限可能” 为主题的分组研讨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对于 “三个校园” 的理念。跨区校园强调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与合作。接触到更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多元的文化氛围。
(分组研讨现场)
分组研讨现场多位领导老师都着重提到了跨界校园,探讨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机制,认识到大学必须主动与企业合作,通过双向的观念转变和机制创新,整合双方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实现互利共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并行校园的提出极具前瞻性,它顺应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活动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巨大影响。线上教育不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补充,未来它将与实体校园并行发展,相互促进。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构建一个虚拟与实体交互的智能体校园,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下午的新教师主题发言和现场讨论互动同样精彩纷呈。新教师们带来了新鲜的视角和创新的想法,他们结合自身分享了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落实 “三个校园” 理念的理解。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 “三个校园” 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方向。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积极探索如何将 “三个校园” 理念融入日常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期待能在后续的工作中,进一步实践和完善这一理念。
图文:陈欣烨
编辑:雷蕾
责编: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