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学赛”一体,产教融合育英才结硕果
来源:管理学院 浏览量:11 发布时间:2025-08-01
在当今教育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背景下,三亚学院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赛一体化”为特色,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在2024 - 2025学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科竞赛成绩,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学赛一体化”:打破传统,构建良性循环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着较高要求。三亚学院管理学院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求,大力推行“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课程教学与学科竞赛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课堂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边界,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机会。而“学赛一体化”模式则以学科竞赛为契机,让学生在真实的竞赛场景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竞赛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教学相长。
深度嵌入:竞赛贯穿人才培养全程
课程内容对标竞赛,真题真做提技能
为了让学科竞赛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将众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与竞赛紧密对接。例如,《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BIM建模应用技术》等课程,直接引入国际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数字城市创新技术与应用大赛等竞赛的题目和要求,采用真题真做的方式进行授课。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不再是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直接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的模拟竞赛中。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规划、成本控制、模型构建等一系列操作,解决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双师”联动指导,产教融合促发展
为了确保学生在竞赛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使项目既具备学术深度又符合工程实际需求,工程管理专业采用了“双师”联动指导的方式。高校教师和行业导师共同组成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高校教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行业导师则来自工程管理领域的一线企业,他们带来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动态,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需求和标准。在“双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们的项目更加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
硕果累累:竞赛成绩彰显教学成效
通过“学赛”一体化教育方式的实施,三亚学院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在2024 - 2025学年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们在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斩获了众多奖项。这些成绩不仅是对学生们努力付出的肯定,也是对“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有力证明。
学科竞赛成绩的取得,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为学校和专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同时,这些成绩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竞赛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竞赛氛围。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科竞赛中,通过竞赛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持续深化,拓展合作新空间
“学赛一体化”模式是三亚学院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这种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学院还将积极拓展学科竞赛平台,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引入更多具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竞赛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和锻炼能力的机会。
此外,学院还将进一步深入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职业素养;企业也可以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院提供实践案例和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三亚学院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以“学赛”一体化为引领,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相信在未来,该专业将继续砥砺前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文来源:工程管理专业
编 辑:曹 烨
责任编辑:蒋必凤